广东省人大代表陈泽滨:打造大日化产业集群 推动“制造业当家”******
中新网广州1月12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12日在广州开幕。广东省人大代表、立白科技集团总裁陈泽滨建议,打造广东大日化产业集群,助力广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,推动“制造业当家”。
“珠江水、广东粮、岭南衣、粤家电”是广东传统优势产业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广东日化行业凭着历史沉淀的地域优势、产能优势,也成为广东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。
目前,广东日化行业规模全国领先,牵引产业链各重点企业快速发展,产能走在全国前列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1年全国合成洗涤剂产量为1037.7万吨,其中广东省合成洗涤剂产量达324.62万吨,占全国总产量超过三成。2021年底,广东化妆品工业总产值和化妆品专利申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,全国国产普通化妆品备案数量有70%来自广东省。
但同时,广东省日化行业面临诸多不足,比如规模大而不强,综合实力有待提高;创新能力有待强化,对比国际先进地区仍有较大差距;产业链生态仍未完善,服务支撑与资金支持亟待提升;企业单打独斗,产业运营效率亟需提升。“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,是广东省日化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。”陈泽滨说。
陈泽滨建议,政府引导产业链重点企业建立化妆品、日用洗涤品、口腔护理用品等日化行业细分领域品牌孵化基地,孵化一批新兴日化用品生产品牌;由政府牵头,共同组建支持广东省本土日化产业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。
陈泽滨建议,同时,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引领,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数字技术为抓手,依托广东省日化行业全国领先的行业数字化平台和资本优势,打造日化产业数字化底座,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产业数字化赋能服务,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。
陈泽滨称,应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入驻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,推动产业链企业“上云上平台”比例逐年提升,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;推动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。
此外,他还提出,广东可基于现有日化生产基地载体,如深圳“美丽谷”高端化妆品产业集群、汕尾海丰美妆产业园等,打造一批省级以上日化产业重点产业园区;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进驻园区,实现产业配套集群化发展。(完)
求索患者寻医问诊的最优解******
【新春走基层】
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夏静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杜巍巍
“目前,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,仍是吃劲的时候,大家都在努力,曙光就在前头。”连日来,每天只休息五六个小时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(湖北省人民医院)副院长程帆,劳累着,也被感动着。
程帆介绍,自去年12月以来,医院两个院区发热门诊和急诊科接诊量激增,高峰时期是同期的近10倍,就诊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,多合并基础疾病,入院即告病重甚至病危。同时,医院住院病人猛增,在院病人最多时超过6000人,整体病床使用率超过120%。此外,去年12月医护人员绝大部分被感染,医院人手一度严重不足,面临极大的救治压力。
怎样才能让骤增的患者有医生看、有病床住?
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统筹全院资源,打造开放床位达5198张的“超级医院”,努力做到“新冠患者应收尽收、急诊患者应接尽接、重症患者应治尽治”。
程帆说,医院打通所有床位,所有病房调整为“综合内科病房”,按照先内科系统再外科系统的收治顺序,“应收尽收”;打通所有收治通道,门急诊、发热门诊患者不以发热进行预检分诊,不查核酸、抗原,“应接尽接”;打通所有专业,全院内科外科打通、中医西医打通,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,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直接收治到相应专科,“应治尽治”;打通全院人员和物资,医护人员“轻伤不下火线”,快速康复后立即返岗,甚至没有完全康复就返岗。
不仅要让患者能看病、能住院,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是想方设法让患者能看好病。
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Ⅱ科主任余追说,因为规范的重症救治病区床位有限,很多病人进不了ICU。而经过亚重症改建的普通病房,在重症专家的指导和协助下,也能有效地收治病人。这段时间,余追的身影总是奔波在重症医学Ⅱ科和他“承包”负责的3个病区,守卫着生命之门。
与此同时,依托24小时接诊的“武大云医”互联网医院,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,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。
“这可能是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,要尽快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、气道分泌物测序。”“病人整个代谢的紊乱一定要纠正,这是肺炎愈合的基本条件。”1月5日上午,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Ⅱ科主任胡克、重症医学Ⅰ科主任詹丽英,在“武大云医”上指导湖北沙洋县人民医院紧急救治当地一位61岁的新冠感染患者。
近半个月来,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建的新冠救治国家和省级专家团队,还“点对点”远程帮扶省内的汉川、咸丰、潜江等地的20多家医院,开展急危重症患者远程会诊100余人次。此外,从2022年12月以来,“武大云医”累计接诊超过6.3万人次,为患者提供网络就诊、送药上门、居家健康管理等服务累计超过232万人次。
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说,作为传承百年红色基因的“红色医院”,医院始终坚持医心向党、医心为民,坚持“一切为了人民健康”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;持续深化人才培养,加强学科建设,优化运营管理,加快融合创新,竭力让患者少痛苦、少花钱,不懈求索患者寻医问诊的最优解。
《光明日报》( 2023年01月08日 02版)